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反硝化除磷菌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反硝化除磷菌特性。【方法】通过微生物筛选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对虾养殖池塘中筛选出多株可在有氧条件下同时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种。【结果】菌株LY-1可在18 h内将初始量为10 mg/L的亚硝酸盐氮降低至0.04 mg/L,PO43?-P降低至0.05 mg/L。在DO浓度为5.0?5.9 mg/L时,该菌反硝化除磷率近100%。试验选取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枯草芽孢杆菌为阳性对照菌,大肠杆菌为阴性对照菌,比较研究了菌株LY-1在不同pH、温度、盐度、PO43?-P浓度、亚硝酸盐浓度时反硝化除磷的强弱,在pH为5?9范围时,该菌亚硝酸盐氮去除率近99%,PO43?-P去除率86%;温度为30°C时,该菌反硝化除磷率近100%;盐度为5‰?15‰、PO43?-P浓度为10 mg/L、亚硝酸盐氮浓度为20 mg/L时,该菌亚硝酸盐氮和PO43?-P去除率均可达99%。【结论】菌株LY-1反硝化除磷性能显著高于对照菌(P<0.05)。通过菌株LY-1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32.
鲟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为探讨接种维氏气单胞菌菌蜕疫苗后鲤的应答反应特征及与甲醛灭活苗的效果比较,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疫苗后鲤(Cyprinus carpio)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epcidin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在开始实验的第1、15和29天使用菌蜕疫苗(CLGs)和甲醛灭活疫苗(FKC)对鲤进行注射3次免疫,并设一个注射磷酸缓冲液(PBS)的对照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从第一次免疫后每隔7 d从每个重复中随机取三尾鱼进行取样,对血清抗体滴度、相对免疫保护率(RPS)、溶菌酶(LZM)、呼吸暴发、补体C3、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及hepcidin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二次免疫后,CLGs组抗体凝集效价达2~6-2~8,显著高于FKC和PBS组(P0.05),且其呼吸暴发、LZM、MPO含量和hepcidin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PBS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PBS组(P0.05);CLGs组C3含量在35和42 d显著低于PBS组(P0.05);FKC组MPO含量和hepcidin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菌蜕组(P0.05)。CLGs组的RPS为57.70%,FKC组RPS为30.77%。【结论】接种一定强度维氏气单胞菌菌蜕疫苗,能够提高鲤血清抗体效价和呼吸暴发、LZM、MPO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epcidin基因表达,而且整体免疫效果好于甲醛灭活苗。  相似文献   
34.
一株凡纳滨对虾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之一,2017年5-6月上海某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发病急,死亡率高。从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AVZ01,旨在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今后凡纳滨对虾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肠道中分离致病菌,通过理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使用Bliss法计算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AVZ01,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后,对虾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凡纳滨对虾的LD50为8.7×105 CFU/m L。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综合判断该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16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氨苄等9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分离菌株AVZ01对凡纳滨对虾有较强的致病性,养殖过程中可选用庆大霉素及新霉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35.
为了确定γ-氨基丁酸B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R)基因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本实验分别对异育银鲫不同组织中GABABR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在与GenBank基因库中已知GABABR1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的基础上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经克隆获得异育银鲫GABABR1基因CDS区序列383 bp,编码127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ABABR1基因在异育银鲫脑、肝、肾、心、肠、鳔、鳃、肌、尾鳍、脾、卵巢、精巢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脑>尾鳍>精巢>心、肠、鳔>卵巢、脾、鳃、肌>肝、肾。本研究证实了GABABR1基因在异育银鲫各组织中表达的广泛性,且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微藻对水体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和积累效果,从自然水体中富集纯化得到一株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以该藻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为实验药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辛硫磷的富集和降解效果。结果显示,富集纯化藻细胞通过显微镜检与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为蛋白核小球藻,命名为MH-1。急毒性试验表明,辛硫磷浓度在高于2.0 μg/mL时才会对MH-1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表现在叶绿素含量与生物量显著下降。在2.0 μg/mL及以下浓度辛硫磷存在的水体中,MH-1具有降解辛硫磷的功能,在0.2 μg/mL和2.0 μg/mL浓度组中,5 d内的辛硫磷净降解率分别为49.66%和39.61%,日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0.02 μg/mL和0.38 μg/mL。MH-1对辛硫磷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72 h内MH-1对辛硫磷的富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0 h时MH-1对0.2 μg/mL和2.0 μg/mL的辛硫磷富集量分别为0.16 mg/g FW(Fresh weight,FW)和0.25 mg/g FW。结果表明,MH-1对辛硫磷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37.
[背景]草鱼Ⅲ型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 genotypeⅢ) 104株可导致典型性草鱼出血病,对其编码片段的分析有望为临床免疫学检测提供依据。[目的]研究GCRV104株s6基因节段编码蛋白NS66的可能功能,制备良好的GCRV104株NS66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特异性。[方法]PCR方法扩增GCRV104株s6基因片段,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3,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诱导表达,其产物经SDS-PAGE鉴定分析后,通过纯化获得目的蛋白。然后用纯化的pGEX-4T-3-NS66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Anti pGEX-4T-3-NS66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测定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约66 kD,大小与预期相符,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Western blotting测得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50 000,Western blotting和IFA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GCRV104病毒。[结论]GCRV104病毒编码的非结构蛋白NS66可能参与了复制和组装过程,形成病毒包涵体,这为建立GCRV104免疫诊断方法及研究GCRV编码的NS66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38.
彭泽鲫卵源致病性水霉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患病的彭泽鲫卵上分离3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1株丝状真菌JL1对彭泽鲫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生长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JL1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分枝较少;游动孢子囊多数呈棒状,游动孢子呈多排排列,发育成熟后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并迅速游离;藏卵器呈球形,与雄器同枝或异枝。菌株JL1的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水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Saprolegnia sp.H(登录号:EF460351)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JL1为水霉菌(Saprolegnia sp.)。此外,菌株JL1在5°C-30°C、pH 4-11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和pH范围分别为25°C-30°C和6-9。同时菌株JL1对NaCl敏感,质量分数为2%的NaCl即可抑制其生长,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从养殖池污泥中分离筛选了1株优良的鲟源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芽孢杆菌G1,其对鲟源嗜水气单胞菌S1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18.50 mm。通过API50CH细菌鉴定系统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法,菌株G1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登录号HM245965.1,其16S rRNA序列与基因库中芽孢杆菌属菌株的16S rR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而且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74501(GenBank登录号:DQ422953.1)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G1的最适生长pH值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0°C,其在30°C、200 r/min条件下的生长曲线为:0 6 h为生长延迟期,6 54 h为对数生长期,54 90 h为稳定期,90 h以后为衰亡期。此外,菌株G1对其他实验选用的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也表现出良好的拮抗活性。本实验结果有利于填补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在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不足,为鲟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生物防控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黄颡鱼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敏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参照传统方法对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的丝状真菌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然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到8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YC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药敏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C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游动孢子囊多呈圆筒形、棍棒形或穗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不断从孢子囊顶端释放出来,成团聚集在游动孢子囊口,并经过一个时期的静休后,成团脱落或直接分散在水中游动;次生孢子囊具有典型的侧生现象;藏卵器呈球形或梨形,大多与雄器异枝,少数与雄器同枝,含1?15个卵孢子;成熟卵孢子中生或亚中生,偏生一个大油球。其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绵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菌株CBS101.49(GenBank登录号AF119579)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YC为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此外,在实验选用的中草药和消毒剂中,黄连和异噻唑啉酮分别对菌株YC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菌株YC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6 mg/L和2 mg/L。【结论】首次分离了黄颡鱼卵致病性异丝绵霉菌株YC,并确定了其药敏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